>首页> IT >

茶颜悦色闭店几十家,海底捞关停约300家,巨头们为什么不香了?

时间:2021-11-11 20:53:27       来源:腾讯网

想必这两个品牌发布的关店调整动态,一定会成为行业内以及大众“茶余饭后”的谈资。

毕竟以他们的知名度或者影响力,可以称得上餐饮行业的“代表”或者“佼佼者”。

11月5号,以“服务”著称的火锅巨头海底捞发布公告将于2021年12月31日之前逐步关停300家未达到预期的门店,关闭原因诸如门店选址、经理级人才不足、组织结构变革、文化建设不足等;

11月10号,茶颜悦色官方微博正式发布有关近期临时关店的消息,长沙临时关店七八十家,茶颜一如既往使用“唠家常”的风格向大家说明原因,主要原因归结于“反复无常”的疫情。的确,疫情对于整个餐饮服务业都是一只“黑天鹅”。但茶颜关店规模几乎达到总量的1/4,不免引起热议。

两个知名的品牌先后的“关店”,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不同的声音,“声讨”亦或者“声援”。大量的网友中不乏吃瓜群众,戏称“海底捞”变“海底”,“茶颜”变“茶完”。

有关茶颜。

有人说,茶颜的关店是产品迭代慢,过渡依赖单品,不更新不迭代,被消费者抛弃是早晚的事;

有人说,天天找“拖儿”排队,融资的钱都拿来做营销了;

还有人表示,商圈开那么密集的店,一天能有多少人,不赔钱才怪。

各种声音不绝于耳,甚至“刺耳”。

有关产品更新慢,不更新,这个对于“茶颜”级别的品牌来说,“新中式茶饮”的标签已不同程度地根植在消费者心智之中,产品对于品牌这次的关店调整影响不会太大;

有人说,找“拖儿”排队或者密集开店就是赔钱,这个从品牌的角度来说,是属于品牌的营销成本。“好点位“意味着”好广告位“,即使是开店赔钱,通过”战略性亏损“的方式获得曝光,这比”眼下赚钱“意义更大。

当然了,各抒己见,各自评判,这都无可厚非。

所以,我们也就此发表一些“拙见”。

不仅就“茶颜”,而且包括“海底捞”,甚至是“餐饮服务业”。

我们解读的方向不是“产品”,不是“营销”,更不是“开店”,而是对“服务的理解”。

对于茶颜,“服务”是把双刃剑。

服务本身就意味着“体验”,而“体验”的发生是与“人”“货”“场”的交互实现。举个例子,或许表达得更清楚。星巴克咖啡卖是咖啡,但实质上售卖“空间”,空间意味着“场”,也就是消费者与“场”发生的交互体验;泡泡玛特是潮玩品牌,掀起“盲盒”概念,盲盒是“货”,也就是消费者与“货”发生的交互体验;然而回到茶颜,除了“新中式”茶饮的标签之外,被认定门店运营好,门店服务好,其“服务”也被称为茶饮界的“海底捞”,茶颜小哥远远就给你送上免费试饮,小姐姐不耐其烦的介绍茶包,还有“欢迎光临茶颜”(不同节日门店口号都不同);这样的标准服务自然堪比“海底捞”。而这一切是“消费者与“人”的交互实现的”。恰恰“人”也是最不稳定的因素,“人-人”的交互成本也是最高的。具体的“人”在第三点再讨论。

有关茶颜的“服务体验”组合上,门店需要完成两个场景实现两个功能,“生产场景”与“交付场景”。店员要在门店完成制作产品,又要完成交付产品。其组合更“复杂”。“复杂”的程度又关联到“产品制作”与“服务培训”等部分。对于400多家直营店的品牌来说,这是一项“大工程”。

比如,到了优衣库,量贩式的购物就是简单的“交付”;到了名创优品,没有导购同样是简单的“交付”;茶饮行业里,蜜雪冰城产品制作极其简单,出杯效率高,同样快速完成“交付”。那么就“茶颜”与“蜜雪”同属于茶饮行业但并非同一“物种”,“蜜雪”以解决“便利”或“效率”为主,侧重“快”体验;而“茶颜”以“服务”为主,选择“慢”体验,所以更像“海底捞”。

所以有人发表,茶颜产品不更新、上新慢等种种评论的时候,应该是没有考虑茶颜门店的空间、产品品质下的成本控制,我恰恰认为茶颜是在走自己的路,纵观全局与综合因素,符合自身品牌战略,“服务”做好,轻装上阵抢认知、抢心智。单纯依靠“产品”作为消费者与品牌间的“链接”,远远比不上“服务”带来的温情与同理心,不然茶颜电商的高溢价“茶礼盒”卖给谁呢?

如果说“服务”是“定性”的考虑,那么就从“成本结构”的“定量”方面来聊聊。茶颜大面积闭店,除了和高密度布局有关,还有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人工成本结构。

奈雪在2021年6月发布的中期年报,其中员工成本占据总收入的31.2%;今年在港股上市的海伦斯小酒馆,2019年~2020年人力成本为16~20%,出色的模型表现在少人力,少服务,基本无后厨,压低人力成本。单店模型300~500平米,只需10名左右的员工。

再看看茶颜,员工多为95后、00后,为保证服务质量,每家门店店员人数四十人,门店实行三班工作制,一周一天的轮休。门店店员除了标准化的制茶之外,就是公司背诵、企业文化等等。由于工作强度大,即使茶颜的员工薪资会高于同行业其他品牌或门店,但茶颜的门店员工离职率较高,个别组别离职率高达90%。好的服务,意味着严格的要求,茶颜的实习生投诉茶颜对服务的严苛以及对加班时长的控诉。

(来自钛媒体《茶颜悦色盛名B面的无名青春》)

茶颜悦色对于“服务”背后的各种“苛求”,按“成本结构”来衡量的话,与奈雪相比,茶颜悦色人力成本恐怕有过之而无不及,与海伦斯小酒馆的“理想”模型,会相差更远。

在这里,还要提一下长沙卤味品牌——绝味鸭脖,同样是“理想模型”的代表。我们楼下社区的一个绝味鸭脖店,年龄60+的“奶奶级”阿婆,既是老板,又是唯一的员工。但跟她聊起来说,跟开奶茶店相比,你们这个店又轻松又赚钱啊,奶奶操着标准的湖南话,略带傲娇地说“那必须是滴”。同样的道理,绝味鸭脖,门店面积小、员工少、培训成本低、产品操作简单,门店基本属“交付”功能。

其实说到底,大多“服务”依然摆脱不了“劳动密集型”特征,而在这个环节中,“人”是商业模型中最为不可控的因素,诸如行业对人的基本要求,基础培训,甚至人的“欲望”。真可谓“人多了,事就多了”。

商业模式本身没有错,但商业模式决定了收入结构与成本结构,又恰恰遇到不稳定的客观因素,让收入与成本的结构不再合理,就像现在的茶颜,不得不做出“调整”。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成就茶颜的除了“新中式”的标签外,那就是“服务”,而高质量“服务”的背后意味着“高投入”,迫于大环境之下,让收支不再理想,茶颜毕竟是一家企业。驱动品牌发展的某种“竞争力”不会是品牌成长过程中的“永动机”,而唯一可以让品牌走向成熟的标志则是面对危机的“反应速度与应变能力”。

至少说,茶颜已经开始了。

关键词: 茶颜悦色闭店几十家 海底捞关停约300家 巨头们为什么不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