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商业故事中,总有些比较有趣的事情,甚至因为相同的事情频繁发生,被人称之为“魔咒”,例如成龙所代言的产品,小霸王、汾煌可乐、爱多VCD,以及如今发展渐显颓势的格力,似乎只要被成龙沾上了,就难免走上下坡路,这就是“成龙魔咒”。
无独有偶,在投资行业里,阿里的同样有着“投资魔咒”。如雅虎中国、口碑网、天天动听、虾米音乐、OFO小黄车,在阿里投资后一个个不是在竞争中沦为行业老二,就是停止运营。有句俗语叫作“大树底下好乘凉”,然而在阿里这棵大树底下,却是让许多被投资的企业都喘不过气来。
同样的,作为国内零售巨头之一的大润发,其母公司高鑫零售在被阿里投资四年之后,在市值上如同坐上过山车,虽然有过一阵上升期,但是如今距离1263亿港元的高点,市值也是下跌将近1000亿港币,更重要的是,近四年来,其业绩也并没有丝毫起色。
进入内地17年,市值攀上1200亿港元高峰
大润发创始于中国台湾,由一家纺织企业转型而来,进入中国内地已经是1997年的事情,仅比沃尔玛晚了一年, 不过相对于沃尔玛来说,大润发进入内地时并没有将太多精力放在品牌塑造之上,在早期可以看到有百润发、金润发、春申购物中心等超市名称,品牌名的不规整,甚至让人以为这只是一家普通超市。
直到2006年,所有门店才更名为“大润发”,同时早在2000年的时候,大润发就与法国第二大零售商欧尚集团交叉持股,将双方在内地的商超业务都并入香港公司高鑫零售。两个品牌独立运营、共同发展。与此同时,大润发也搭上了国内经济发展的顺风车,赶上了零售行业的黄金发展期。
从2008年到2012年四年期间,其年营收便从378.52亿元翻了一倍,直达778.51亿元,而此时距离高鑫零售上市也不过一年的时间。也正是因为巨大的市场潜力,高鑫零售成了股票市场备受看好的大白马,在2014年,市值就已经达到了1200亿港元的高峰。
市场竞争加剧,阿里豪掷224亿入股成第二大股东
从高鑫零售历年的财报来看,自从2015年之后,其营收就逐渐放缓,这与电商平台的发展不无关系,毕竟线下门店除了要面临京东、淘宝等平台在包装商品上的竞争之外,还要面临每日优鲜、兴盛优选等在生鲜市场的竞争,并且这样的竞争还在加剧,毕竟任何行业,只要有人尝到了甜头,就会有大批量的资本涌入,例如被人民日报批评的社区团购便是如此。
与此同时,马云也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并且在2017年11月,阿里以224亿港币的价格收购了大润发36.16%的股份,成为了高鑫零售第二大股东。阿里入股之后,大润发也受到了不少调侃,因为在阿里入股之前,大润发的支付方式里并不包括支付宝支付。
几乎是在阿里宣布入股大润发的那一天,就有人预见大润发必将会迎来一次大改造,毕竟在以往,阿里无论投资哪家公司都难以避免对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让大润发支持支付宝支付,也仅仅是一切改造的开端。
改造四年市值跌逾千亿,“阿里味”的大润发是否有人买单?
如今四年多的时间过去了,阿里对大润发的改造是否成功尚不好下定论,但是从市值和业绩两方面来看,经历改造的大润发并不好受。虽然在此期间,其市值一度走上1263亿港元的高峰,但是随后便一路下滑,即便是阿里增持股份至72%也无济于事,也就是说砸下400多亿收购的大润发,目前已经仅剩300亿港元不到,营收也从2017年的1023亿元,滑落至954.86亿元。
让大润发更加“阿里”的是执掌了大润发23年的黄明端,已经辞任了大润发首席执行官, 目前大润发CEO已经由阿里集团副总裁林小海担任,几乎是在林小海任职的同一时期,大润发就成立了重构店专项团队。
在不久前,大润发全国首家2.0版重构店便在无锡开业。按照林小海所说,未来大润发全国500家门店,都将会按照这个方向进行改造,核心主题自然是线上线下联动运营。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消费者便能够看到更加具有“阿里味”的大润发。至于其业绩是否能以此为转折腾飞,更多地掌控权或许在消费者的手里。
关键词: 4年过去了 马云砸下400多亿收购的大润发 如今发展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