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通公布2021年业绩,顺丰、圆通、韵达、申通发布2022年2月业绩简报,成绩单背后传递出哪些信息?
01
变与不变
3月18日,顺丰、圆通、韵达、申通发布2月份业绩简报。这似乎是一份各得其所的成绩单。
得益于合并嘉里物流的相关业务收入,顺丰营收仍保持高速增长。2月份供应链及国际业务营收59.69亿元,同比增长485.77%。不过,速运物流业务营收与业务量同比有所下降。这要考虑内外两方面因素:外部,春节节前业务高峰错位;内部,自2021年下半年起,顺丰主动调优产品结构,减少低毛利产品件量。
考虑到春节在不同期间,将顺丰前两个月业绩表现合并看,营收合计达到409.31亿元,同比增加48.33%。其中,1月份至2月份,速运物流业务收入合计为271.2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15%;速运物流业务量合计为16.27亿票,较去年同期增长2.01%;单票收入达到16.67元,同比增加5.04%。
“行业第二”之争依然激烈,不过韵达略微领先。值得注意的是,2月二者单票收入的增长,需要考虑与菜鸟裹裹业务的结算模式调整为了总对总模式。剔除这一影响后,单票收入同比变化不大。与之对应,申通快递2月快递服务单票下降明显,不过也获得了业务量的高速增长。当然,除了价格因素之外,相关企业业务量的增长也需要考虑春节不打烊因素,以及极兔整合百世快递产生的溢出效应影响。
总的来说,过去一段时间,“止戈”的快递企业利润等方面回血效果明显。值得注意的是,监管给出的信号依然明显。就在3月16日,国家邮政局在全国快递市场的“风向标”义乌召开寄递企业座谈会。会上领导强调,国家邮政局对于维护快递市场公平健康秩序、维护快递员群体合法权益、保障末端网点稳定运行的决心是坚定的。全系统全行业要持续巩固规范成果,切实向高质量、提质效、反内卷的目标迈进。
监管之外,还有两个和价格战相关的因素变化:后来者极兔忙于整合百世快递,龙头中通快递竞争策略转变。
02
凶猛的中通
也是在本周,中通快递公布其2021年第四季度及2021年全年未经审计的财务业绩。作为通达系的龙头,中通快递企业表现依然强劲。
份额:2021年全年包裹量为223亿件,同比增长31.1%,市场份额扩大至20.6%,既连续6年保持行业第一,同时也成为了全球首家突破200亿件年业务量的快递企业。
服务:业务量飙升的同时服务质量也在提升。根据国家邮政局通报的2021年快递服务满意度调查和时限准时率测试结果,中通快递历史上时效排名首次进入行业前三,跻身第一梯队。
成本:得益于高运力车辆使用率提升、自动化率提高和路由规划优化带来的运营效率提高,在油价持续上涨的背景下,去年中通快递的单票干线运输成本同比增长仅0.8%至0.52元,单票分拣成本较去年下降 1.1%至0.30元。
中通方面还透露,“今年如果不发生特大疫情,在市场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公司成本趋会略有下降。尽管有油价、人工成本上涨等外部因素,但是公司管理数字化的程度更高,更加精确,装载率与时效都会有很大的提升,所以成本大概率是会下降的。”
某种程度上说,中通给出的高分答卷,虽然难得但仍在逻辑之内。就像物流指闻此前文章所总结的:同建共享的体制+未雨绸缪的基建+领先科技赋能+优秀的管理运营等等因素,共同促成了中通快递的弯道超车。
超出所料的是,中通此次公布财报,在快递业务之外,用不小的篇幅同步了生态建设的成果:
2021年12月29日,中通快运完成超3亿美元B轮融资。截至2021年第四季度,中通快运拥有服务网点16000余家,直接网络合作伙伴4100余家,区县覆盖率达97%,日发货量突破35000吨,日发件量突破130万件,日运力达45000吨。
截至2021年底,中通云仓已在全国建立起一张由超200个仓库组成、仓储面积超200万平方的仓配网络,目前服务客户数量1000余家。
截至2021年第四季度,中通已经在东南亚6个国家及非洲5个国家布局了本土快递业务,同时拓展新国家布局,发掘具有潜力的南亚、中东等市场。
中通冷链干线网络已初具规模,已实现全国8大核心枢纽对开,服务覆盖城市超过180个,2021年第三、四季度发货量高速增长。2022年推出“鲸”坑计划,根据每个区位不同特点,深化加盟商布局,致力于在全国搭建门到门的冷链物流网络。
2021年集团正式成立兔喜团队,致力于通过承包区转化、服务商拓展等形式,建设一张形象、服务能力标准化的末端网络。2021年年中,兔喜快递超市品牌升级为兔喜生活+,加入商业及生活服务能力,向多元的社区服务延展。
03
综合物流之争
成绩单之外,是中通发展与竞争策略的变化。
关于快递战场,赖梅松认为,“监管部门引导行业从恶性竞争到良性发展,快递价格已经基本回归理性竞争,快递企业也正从‘价格战’向‘价值战’转变。所以,今年快递价格大概率会保持稳定”,他同时指出,“快递行业将继续集中整合和优化,强者愈强的竞争格局会趋于稳定,价格和质效的平衡会持续优化,规模效应的优势必然日益凸显。中通优势明显,处于竞争的有利位置,我们会加快从‘高数量’向‘高质量’的转变。”
而关于中通的策略,赖梅松既指出“持续专注集团资源配备和效益最大化,更加注重能力建设、网点稳健和基层权益保障,充分应用数智化集成管理工具”,同时也称,“稳步推动各生态板块业务发展,力争在未来的5年里,打造出综合物流服务能力的护城河,从领先优势走向‘绝对优势’和‘生态优势’。”
此前,赖梅松就有过类似的表态,在2020走进中通客户开放日活动上,其指出,“快递未来的竞争一定不是快递的竞争,而是全链路的竞争;一定不是单打独斗,而是打群架。”
在中通方面看来,快递主业的强大可以为生态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做好生态也能通过资源利用最大化反哺快递实力的进一步提升,提升中通在综合物流方面的护城河。
根据介绍,中通快递目前在建的6层厂房中,1~2层设计为分拣区,3~6层为中通云仓。“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而且发件时效更快,用户体验更好。”
再比如快递和快运,“如果两家网络没有血缘关系,资源效率就不会高。比如今天广东深圳的一部快运车发到河南洛阳,如果是单家网络,回程可能就是开空车回来;如果是两家结合的网络,通过大数据计算,回程可以顺路取快递,让它的资源效率最大化或者更大化。”
事实上,综合物流也是行业认可的发展方向之一。比如普华永道此前指出,2022年中国物流行业发展的五大驱动力之一就是融合。在其看来,未来物流企业将广泛整合社会资源,深度应用行业能力与技术设备,以多元、高效、端到端的一体化综合物流服务方案满足经济发展需求。
不过,随着中通综合实力的提升,其与顺丰的“遭遇战”越来越多。
04
顺丰VS中通,“王与王”的对抗
根据中通财报,2021年其营收同比增长20.6%达304亿元,调整后净利润同比增长7.8%达49.5亿元。由此中通与顺丰也越来越多的被拿来与顺丰对比,尤其是在2021年中通利润超过顺丰的背景下。但二者模式不同,统计口径有差异,单纯的以营收、利润对比其实并不合适。
不过,顺丰与中通,原本一个是时效件之王,一个是电商件之王,如今在快递战场,二者确实越来越多的贴身近战。
以快递为例,以中通为代表的通达系在努力“往上走”。比如,中通先后推出了标快及“快弟”产品,进一步对时效产品进行分层。中通标快目前已上线始发城市近300个,目的地城市362个。“快弟”以“运营直营+末端服务众包”的组织模式,提供同城6/12小时及跨城12/24/48小时的时效产品,服务范围也已覆盖北上广深等37个城市。
顺丰也通过特惠件+丰网“向下抢食”。此前,顺丰高管也曾表示:“丰网一定是顺丰集团坚定不移的战略,因为顺丰要面向的是获取一个包括高中低端的全量的快递市场。”目前,丰网的布局也在提速,半个月时间陆续成立3家省公司,目前已覆盖超过10余省份。
网络方面,顺丰在持续推进速运、快运、仓网、丰网四网融通,并曾表示:四网融通不是“昙花一现”的短期举措,而是结构性的,是长期持续深化的过程。
而中通也在推进分拨中心与分拨中心连接、分拨中心与站点连接、站点与站点连接的三张网建设,并在早前表示:公司鼓励县级城市购置土地建小分拨中心,预计未来几年将有100个左右直营分拨中心,200-300个站点可直达的小分拨中心。一个挂车直连后单票成本将降低0.3元/票,预计5年后将会有20%的件量通过三网叠加分拨,对应未来成本下降30-40亿元。
其他方面,顺丰与中通也是异中有同。2021年的利润,中通依然稳健,顺丰则走出一个V型反转。不过王卫已将顺丰2022年发展口号定为“可持续健康发展”,从追求规模追求件量转向追求质量,通过内部整合,实现资源协调与共享,提升竞争力和规模,取得战略性优势。
在生态版图拓展上,中通延续了稳扎稳打的风格,更多的是内生式稳健发展;而顺丰除了内生,更依靠外延收购加速布局,这除了和经营策略原因,也与自身体制相关。
当然,生态版图布局上毫无疑问,当下顺丰更全面、领先,在快递时效与服务质量上也依然保持着优势。尤其是随着鄂州机场的建成投用,顺丰在航空与国际方面的布局又将获得一大助力。但以中通为代表的通达系,在快递时效、服务方面的进步也不容忽视。
各个企业有各自的发展策略与节奏,顺丰高管此前也表示:“顺丰不会单一地对标国内或国际任何一家公司。未来成为全球领先的科技型物流公司,国内主要是时效类服务、经济类服务和数字化供应链,国际主要是大宗供应链和跨境电商履约,每个赛道都会有各自对标和发展策略。”
除了顺丰、中通之外,行业其他领先企业也在加速生态拓展、业务协同,比如圆通。
在快递战场,去年圆通单票收入率先企稳回升;和中通类似,圆通也在进行产品分类,并推出“圆准达”服务。按照计划,今年其将重点强化加盟商数字化与标准化建设,着力打造“非直营的直营化体系”。
而去年圆通出色的业绩,除了快递业务改善原因,也不能忽视圆通航空、圆通国际等带来的贡献。按照计划,圆通将积极制定、执行中大型、长航程全货机引进计划,重点关注国际快递和国际供应链的业务发展,充分发挥国际化竞争的先发优势,加强航空与国际业务的协同融合,不断提升国际业务能力,提高全链路的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