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喻义
4月1日,H&M旗下的低价快时尚品牌MONKI在天猫旗舰店发布闭店公告,正式关店。而说起H&M,就不得不提起去年的“新疆棉花”事件,如今已经过去一年。2021年3月,瑞典服装品牌H&M发表声明称,公司将不再与新疆任何服装制造厂合作,也不会从新疆采购任何产品和原材料。
到了3月31日,又再次发出第二次声明,依旧是空话满满、毫无诚意,没有任何道歉的意思,也再次激化了消费者情绪,自发形成了全民抵制。并且央媒也来说话,作为一个企业如此肆无忌惮地进行污蔑,对于我国新疆棉花的陷害已经上升为国家问题,是对我国的一种诋毁。
一边赚着我国人民的钱,一边进行造谣。这让很多网友都无法接受,因此也有不少网友极力要求H&M退出中国市场。之后国内几大电商平台也迅速封杀,没有人会为H&M的谎言买单,一时间不少明星也与H&M进行解约,并表示支持我国新疆棉花。
如今,“国货当自强”的呼声越来越高,年轻人中更是掀起了一股国潮风,吃中国零食、穿本土品牌服饰、用国产手机。国产赛道的热情也不断被点燃,市场格局逐渐转向国货。而在过去的2021年确实可以说是“国货崛起之年”。甚至一直延续到今年,从“棉花事件”到“红星尔克出圈”,再到最近的“土坑酸菜”,引发的国货与日资舆论之战,每每都是国货受益。
事实上,抵制新疆棉花的不只是H&M,经查出最早是由BCI组织(瑞士良好棉花发展协会)宣称新疆地区存在“强制劳动”和其他“侵犯人权”的现象,这不符合该组织的行为标准,须立即通过吊销或拒绝BCI许可证来处理。自2020年3月起,BCI就暂停在新疆地区发放许可证,因而新疆优质棉花也不再获得BCI许可证。
而BCI里的会员耐克、AJ、匡威、Zara、优衣库、GU、GAP、ONLY、无印良品、新百伦、迪卡侬、Kappa、Puma、C&A等许多品牌此前也悄悄拒绝了使用新疆棉花,而语气并不激进,所以没有引起轰动。但是H&M不仅公开诽谤,还把相应的文章放到了官网的首页,着实让人恼火。事件发生已经过去了一年,H&M的现状如何?
H&M于1947年在瑞典创立,是一家世界500强品牌。由于瑞典和大多数国家一样,向来以昂贵的百货公司为主,所以H&M选择的平价道路让它在市场一下子开出了个大红盘,并迅速发展扩张。2007年4月,H&M在上海淮海路开设了第一家分店,正式打开中国市场。
彼时正值我国快时尚的热潮,借着这股潮流,H&M受到了当时年轻人的热烈追捧。据说H&M在开业当天就实现了高达200万的营业额,相当于200个中国服装品牌的日总销售总额,对比可见其受欢迎程度。紧接着,各大一线城市的购物中心纷纷开设H&M分店,H&M开始遍地开花。
2012年可以说是H&M的巅峰时期,那一年的销售额增长率高达50%,从2012年到2016年,门店数量直接从134家增加到444家,甚至像耐克这样的大型运动连锁店也受到了冲击。但到了2016年,H&M在中国出现了转折点,随着新店的不断开张,其销售额出现了罕见的下滑。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消费者最看重的质量问题。2017年5月,H&M服装就被抽检出不合格问题。根据抽检结果,其高达36.6%的服装不合格。因此,在中国辉煌十年的H&M品牌迎来了瓶颈期,销售额每年都在持续下滑。然后是2021年的“棉花事件”,可能是因为在中国市场一直走下坡路,急于取悦西方市场,所以才有了那份声讨惹怒中国网民的声明。
中国的抵制也使H&M受到很大的影响,2022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H&M当季净利润有所增长,但整体利润水平仍远低于分析师预期。财报发布后,H&M集团股价大跌11%,市值蒸发24亿美元,创近两年最大跌幅。
在H&M集团最新的财报中,疫情的后遗症和地缘政治冲突的影响随处可见。数据显示,H&M集团2021财年总收入为1990亿瑞典克朗,同比小幅增长6%,仍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在 2022 财年第一季度,情况并没有太大改善。财报数据显示,H%M集团一季度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分别录得4.58亿和2.17亿瑞典克朗,和去年一季度分别高达11.28亿和10.7亿的亏损额比有所进步,但仍难以满足市场预期。
更重要的是,在第一季度,H&M的开店计划几乎停滞不前:整个季度只新开了两家Arket和H&M Home门店。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底,H&M在全球拥有4721家门店,同比减少228家。在该集团未来一年的计划中,新开和关闭的门店数量分别为 95家和224家。可以说,关店、收缩业务已经成为H&M未来一年的主题。
时至今日,在国内各大电商平台上搜索H&M时,仍显示无法搜索到相关商品。不过,H&M仍然没有放弃如此巨大的中国市场。只是不再是它选择中国,而是看它能否留在中国市场。显然,如今的H&M在中国显然不如从前。
不仅网店找不到,连实体店现在都不行了?据报道,H&M旗下品牌Monki在成都的最后一家线下门店也于3月31日闭店。至此,Monki将全面退出中国市场。对于H&M来说,Monki全面退出中国市场也是一个缩影。
如今H&M的境遇也是对外资的警示,既然进入中国市场,就要尊重中国,尊重中国的标准。一边想赚中国人的钱,一边又不肯真诚对待中国消费者。立场不明确,自身品牌质量不达标。在中国竞争力不断增强的情况下,无论如何也站不住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