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IT >

新消息丨染发不给钱,因为“我是网红”?“探店”怎么变成了“探钱”?

时间:2022-08-16 17:53:12       来源:腾讯网

“我是网红”成免单密码?

河南漯河韩先生经营着一家美发店。8月10日,店里来了一名“不一般”的顾客。

韩先生介绍,这位顾客说自己19岁,在挑选了一款300多元的染发并完成服务后,便把行李放在店里出门了,并表示回头再过来结账。但第二天女孩儿却不准备付款,并说自己是个“大网红”。最后在理发师的坚持下,女孩才打电话叫来了朋友结账。


【资料图】

“大网红”就能免单?面对女孩如此举动,不少网友都坐不住了,话题也冲上了微博热搜。

有网友说,现在很多所谓的“网红”打着探店的名义“白嫖”, 这种风气该停了。

还有网友表示,自己碰到过这样的“网红”,直接要求免单、插队等“福利”,否则就会给差评。

给钱:“真好吃”!不给:“不推荐”!

在各个社交平台上,总有网红博主用诱人的镜头和令人心动的语气给出“不能错过的宝藏店铺”“味道绝绝子”“美食界天花板”这样的评价。

网络图

不少网友如今习惯了通过探店主播的视频推介“种草”或“避雷”。这种模式一度被一些商家当作“流量变现”渠道,但由于缺乏规范、主播良莠不齐,也出现虚假推荐、数据造假等情况,以至于部分主播的“探店”变成了“探钱”。

8月7日,河北廊坊的一家餐厅迎来了一名“网红”,这名自称拥有600万粉丝的男子,在用餐完毕结账时,希望店家直接给予免费招待。但没想到服务生直接怒呛“你有6000万粉丝跟我也没关系”,并要求男子结账。

重庆一名由传统媒体人转型的探店主播透露,探店本质就是流量“生意”,主播的粉丝量、点击量都是谈价的筹码,某些粉丝人数过百万的“头部主播”,推广费多是万元起步。

这本“流量生意经”主要有资源互换、有偿推广和平台团购三种模式。其中,资源互换是商家免费为主播提供餐饮服务,主播在平台发布体验感受;而平台团购是指网络平台邀请商家入驻后推出团购套餐,主播在探店视频中贴上团购套餐链接,用户购买使用套餐后,主播获得一定比例的提成。

但由于入行门槛低、规范缺失,也存在着探店乱象。一些主播“看钱说话”的做法,既让不少商家苦“探店”久矣,也让消费者难识真伪,频频“踩雷”。

张东是一名餐厅经营者。他告诉记者,从去年上半年开始,店里已经来了4组主播,“都打着探店名义要与我合作,收费最少3000元,我就婉拒了他们。”

令他没想到的是,被拒的两组主播,开始对餐馆各种挑刺,环境不好、服务差、难吃等恶评蜂拥而至。“好不容易积攒的口碑,差点毁在了几个视频上。”无奈之下,张东只得花大价钱请来两名“网红”,为店正名。

而在给钱就好评的“流量贩卖”环境中,受伤的不仅是商家,消费者也会因为所谓的“网红推荐”而经历线上“种草”线下“踩雷”。这种拒绝免费就被给“差评”的行为,无异于要挟,抹黑了商家名声,混淆了网友视听,是仗着流量肆无忌惮地扰乱市场。

网络图

探店主播门槛低,拿手机拍一段视频就能上网传播;虚假宣传、恶意评价较难认定,导致追责难。这些,都是探店主播野蛮生长的重要原因。餐厅品质不能任由主播信口开河,为探店主播设立门槛势在必行。

北京德恒(重庆)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建认为,“有偿探店”主播不仅是广告的发布者,在一些情况下还可以看作是广告代言人。实践中,为避免争议,有的主播在发布一般探店类视频时,会直接标明“无广试吃”;收取费用的,在视频简介或视频里直接告诉粉丝,这是一则包含广告的试吃或试用。一旦出现虚假宣传,可以按照《广告法》的规定进行追责。

但无论如何,商家想有人气,终究要靠品质取胜。品质良好与否,应当由顾客来检验。探店主播不能借流量传播虚假信息,给消费者挖坑。把探店当生意,这样的“生意”注定也红不了多久。

(上海新闻广播)

关键词: 染发不给钱 因为我是网红探店怎么变成了探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