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抗原自测产品上市背后,BAT竞速医疗

时间:2022-03-15 20:03:08       来源:36氪

最近国家卫健委一则居民可自行购买抗原检测试剂的消息,吸引了消费者的注意,也引燃了互联网买药战场。

第一批获批企业名单一公布,京东、淘宝、美团等平台就陆续上架了相关检测试剂。这场新冠抗原检测试剂上架时速赛,不仅是疫情关键时期下,互联网企业对流量入口的抢夺,也埋藏着大厂布局医疗健康的野心。

一、新冠抗原自测产品上架背后的大厂速度

3月11日,国家卫健委印发了新冠病毒抗原监测应用方案,提出将抗原检测作为补充,社区居民有自我检测需求的,可通过零售药店、网络销售平台等渠道,自行购买抗原检测试剂进行自测。

次日,国家药监局就发布了首批产品获准上市企业名单,时隔两天又发布了第二批获批企业名单。

从国家发布社区居民可自行购买抗原检测试剂进行测试的消息,到各大电商平台积极响应并上架相关产品,只用了两天。

新摘统计了目前新冠抗原自测产品在各电商平台的上架情况。

目前新冠抗原自测试剂盒产品单价的普遍超25元,美团响应最快,除可以在美团买药上预约,还联合了老百姓大药房、国大药房等多家连锁药店,预计将在一周内与线下药店同步上架新冠抗原自测产品,共同为用户提供30分钟送药上门的服务。

京东上线最全,除上架5款经国家药监局获批的新冠抗原自测试剂之外,平台上还有从日本以及印度进口的试剂盒,但每支均价百元左右,比国产的贵了不少。

左图/京东、右图/美团

天猫平台上搜索“新冠抗原监测试剂”后,已经可以在阿里健康大药房上下单购买,1人份售价25元,5人份120元,不过店铺有“满199减10”与“满300减30”的优惠券领取。

苏宁易购虽然也上架了抗原检测试剂盒,并在首页专门辟出了“新冠防疫专场”,但产品还处于预售阶段,无法购买。

左图/天猫健康、右图/苏宁易购

从新冠抗原自测产品的上架速度上,我们能清晰的感受到互联网企业在医药赛道展开的无声较量。

二、BAT医疗版图浮现

医疗健康赛道“疫”外走红,互联网大厂医疗版图也随之浮出水面。

阿里在医疗赛道的战略,是以阿里健康为核心,以阿里系为轴横向延伸,辅以对外投资“广撒网”。

早在2014年,阿里巴巴联合云锋基金收购了在港上市的中信21世纪,并组建了阿里健康,这也是阿里踏入医疗健康领域的第一步。8年沉淀,如今阿里健康已经建立起医疗电商,智慧医疗—医疗AI、产品追溯、健康保险四条业务线。

蚂蚁金服搭建“未来医院”,帮助医院建立移动医疗体系,旗下支付宝面向个人推出一站式“医疗服务”平台;阿里云提供云医院解决方案,淘宝推出名医咨询服务,钉钉解决数字化医院管理……势要编织一张移动互联网医疗的大网。

2021年阿里健康频繁出手,企查查数据显示,阿里健康在2021年投了包括吉因加,小鹿中医等在内的6家医疗行业头部初创企业,要知道阿里健康从2016年首投万里云开始,一共出手了19次,仅在2021年就占据了将近三分之一。

京东健康延续了京东在供应链上的优势,致力于打造以医药及健康产品供应链为核心的健康管理平台。自2017年起,京东相继与泰州中国医药城,福清人民政府,江西抚州达成合作协议,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进程,加速京东的互联网医疗布局。

京东健康成立后,不仅发展了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还通过联盟药房打通线上和线下,与此同时也通过自身的供应链连接行业中的实体企业。京东健康的业务分为零售药房以及在线医疗健康服务,零售是业务的核心。

美团进军医疗健康更多是为了在上市之际开辟新业务提高市值。2017年美团试水医美业务,2021年美团龙珠完成对国内创新性手术机器人公司“康诺思腾”的5亿元投资,旗下的上海三块科技有限公司投深圳百寿健康进军医疗器械市场,美团自身也推出百寿健康网,以及发展美团买药业务。相较于阿里搭平台,京东深耕供应链,美团走的更“轻”,只是聚焦于具体业务不触及线下医疗体系。

腾讯在医疗领域的投资无论是投资数量还是投资广度,都算得上头部,据不完全统计,腾讯在医疗行业的投资事件已超过40起。以10亿用户的微信为基本盘,链接相关资源,用产品渗透进具体行业的应用场景是腾讯布局医疗的逻辑与策略。

2020年腾讯正式在微信支付页面上线医疗健康板块,想要通过C2B模式攻克医疗服务难题,此外还利用微信健康小程序连接用户与医院。2021年10月,腾讯推出了一个新产品“智慧医药SaaS解决方案”,填补了腾讯在生物医药方面的空白。

在所有的互联网巨头中,字节入局医疗最晚,但路数却与其他大厂都不同,它是利用自己在算法和流量上的优势同步切入制药上游与医疗服务下游。

2020年5月,为了填充字节百科产品的医疗内容,字节收购了百科名医,同年11月推出了医疗健康品牌“小荷”以及“松果门诊”线下诊疗机构,紧接着12月,成立专门负责大健康业务的极光部门,收购幺零贰四科技这家医疗公司,2021年9月字节领头了互联网医疗平台“好心情”2亿元的C轮融资。

虽然各互联网大厂布局医疗赛道的章法不同,但他们对医疗健康的野望是一致的。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人们更加注重身体健康,大健康产业的前景也势必更加广阔。

三、生物医药企业走上前台

随着新冠抗原自测产品的上市与售卖,不仅互联网电商平台,其背后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也走入了人们视野。

首批和二批获批企业名单公布后,有获批资格的几家上市公司股价应声上涨,万孚生物,华大基因,诺唯赞的涨幅均在10%以上。热景生物,乐普医疗股价也有不小的涨幅。

疫情催动了医药赛道的火热,仅批准了10家企业的抗原自检试剂盒辅一推出,就催生出一个千亿市场。中泰证券指出,参考海外发放政策,如果国内抗原自检试剂盒正式放开,预计国内新冠抗原自检试剂盒市场单月规模有望达177亿~266亿元,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124亿-3192亿元。

而这只是医药板块在资本市场大火的一个缩影。

零壹智库统计发现,2021年医疗保健为港股市场中IPO企业数量最多的行业,共有34家医疗保健公司在港上市。

最近以新冠检测,新冠药物为首的医疗板块为创业板指数大涨贡献了绝对力量。此前,口腔企业瑞尔集团通过港交所聆讯,新佐剂疫苗领军企业瑞科生物也披露了聆讯后资料集,有望在近期开启招股、上市。

华安证券研报认为,《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的出台意味着国内抗原检测市场被打开,上中下游将得到极速扩容。诸如上游原材料厂商诺唯赞、百普赛斯,中游生产制造厂商万孚生物、华大基因以及下游终端销售如老百姓、益丰药房、医疗电商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等都是值得关注的标的。

疫情三年,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影响着经济生产,但医疗赛道的红火让我们意识到,当把一切变动当做财富重新分配的结构性机会,说不定就迎来柳暗花明。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摘商业评论”(ID:xinzhainews),作者:芭芭拉,编辑:子雨,36氪经授权发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