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IT >

苏州生鲜电商的进沪路:烧了几个亿,如今一地鸡毛

时间:2020-09-11 16:55:19       来源:千寻专栏 见微评论

8月1日,家住闵行的张海发现,自家小区原先入驻的“食行生鲜”快递冷柜不知何时停用了,柜上的按钮还能正常使用,但上面的监控已经被切断,柜面也落上了灰尘。

在APP上询问小区冷柜为何关闭后,客服给出的答复是因为疫情影响,供应链并未完全恢复,目前只能供应部分小区。

张海认为:“关闭的可能都是不盈利的,现在这种情况,再投资就是把钱往外扔。”

诚然,一场疫情让很多企业的发展放慢了脚步,生鲜电商赛道的创业项目也倍受影响。

区别于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食行生鲜起源于苏州,采用的是C2BF模式,通过手机下单,小区冷柜自提,这种特殊社区智能冷柜自提的方式也是其首创。

一方面虽然大幅降低了菜品损耗和物流成本,保证了服务效率,但成本也不可忽略,据了解,仅冷柜一项成本就超过1万元,还不包括安装、租金和每月的运营成本,另外冷柜的电费也是一项大支出,就算以80%的使用率来计算,每月电费至少千元。

截止2019年6月,食行生鲜完成了D轮融资,共计7.64亿。但以这种快递冷柜的重资产模式扩张,烧钱也是非常快。

D轮融资之后,食行生鲜在上海以小区为单位在地推式扩张。疫情前,食行生鲜在苏州、无锡、上海三地共有3677个站点,但疫情过后在官网地图可以看到,上海仅有一百多个小区的冷柜正常投用。

食行生鲜市场份额的骤减是第二梯队生鲜电商们的缩影,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因为资本永远是逐利的,如果看不到未来的发展前景,那他们宁愿去投头部企业。

那么留给生鲜电商们的选择就变窄了。疫情之下,是继续深耕存量还是全面扩张?

01

资本加持,头部继续扩张

近期,每日优鲜正式确认完成新一轮4.95亿美元融资,这也是生鲜电商领域目前金额最大的一笔融资。

作为行业早期入场的玩家,每日优鲜的头部优势则愈加显现。自2014年创立以来,每日优鲜已经经历了至少7轮融资,加上最近的两次战略融资,其在行业内的头部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

此次融资后,每日优鲜随后推出了“十亿补贴”。

对于头部生鲜电商来说,扩张的意义要更大些,从资本角度的考量要大于业务本身的需要,唯有全国扩张才能保持高速增长,而占领几个重要的城市,能更好给资本讲故事。

能在这场生鲜“攻坚战”中胜出,每日优鲜得益于前置仓这个最优模式。

具体来看,前置仓通常设社区集中点,能够轻松辐射到周边1-3公里的区域,这种模式将物流链路拆分成“产地--中心仓---前置仓---用户”。这种模式直接将用户下单送货时长缩短到1个小时甚至半个小时。

特别是在疫情下,虽然人员一度紧张,但前置仓的补货、配送效率大为改善,由此又推动了其配送效率的改善。

此外,每日优鲜在设计细节上做了改造,前置仓的温控由空调变成冷库,面积从此前的100-150平米扩大到300-400平米,SKU种类从1000多个扩大到3000多个。

虽然房租成本、物料在增加,但库存周期转天数在不断降低,长远来看,这对高损耗的生鲜电商来说是利大于弊。

另外,SKU的增加让其客单价大为提高,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客单价已经达到了85元左右,其毛利足以摊平履约成本,而这恰恰是其他企业很难做到的。当其他生鲜电商还在用补贴换取用户的时候,每日优鲜等头部电商已经进入盈利阶段。

资本在此时投资正是看中每日优鲜的头部优势以及未来发展。

据移动大数据监测平台Trustdata发布的《2019年Q4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分析报告》数据显示,生鲜电商企业如每日优鲜保持1152万的月活和43.9%的增速,在众多生鲜类APP中,以4.4次的日均打开次数位列生鲜电商用户使用频率榜第一。

但这并不意味着每日优鲜可以高枕无忧。

年初以来,美团、盒马、苏宁等巨头纷纷入场生鲜电商,“美团买菜”“盒马买菜”“苏宁菜场”等巨头的生鲜电商,其业务也延续了每日优鲜开创的前置仓模式,“苏宁菜场”在试行前置仓模式之后,其单日小店销售金额就超过了3万元;“盒马买菜”在试行前置仓之后,仅仅两个月时间,其订单增长倍数就已经超过10倍。巨头们的试行再次验证了前置仓是目前的最优解。

生鲜电商存在万亿规模的市场潜力,前景广阔,作为电商的下一个增量市场,阿里、京东、苏宁均不会放弃这个领域,这意味着作为头部企业的每日优鲜,接下来肯定和巨头们免不了会有竞争。

02

中部玩家深耕存量

与此同时,虽然巨头们都在迅速增长,但一些区域性玩家和小玩家基本都陷入了负增长,生鲜电商优胜劣汰的速度在加快。

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此前公布的数据,生鲜电商4000多家入局者中,4%持平,88%亏损,且剩下的7%是巨额亏损,最终只有1%实现了盈利,而这1%基本上都都被巨头占满。

在目前的大环境下,资本早已冷静下来,亏钱补贴早已不是生鲜电商的主流模式。这对中尾部商家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缺少了资本的加持,他们很难和头部抗衡,加上传统电商的涌入,再想找到增量市场非常艰难。

一位生鲜电商创业者如此总结:“生鲜电商进入到当下阶段,目前就是在比拼资本,如果都有很强的资本,最终比拼的是供应链。”

由此回头,也不难看出食行生鲜在上海被掣肘的原因,在这一诞生了叮咚买菜的生鲜电商起源地,拥有着几百家生鲜电商,上海一度也是生鲜电商们的温床,但如今早已过了生鲜电商百花齐放的时候。

食行生鲜在上海逐步关停冷柜一方面是长期亏损没有融资,另一方面是因为现阶段他们已经意识到寻求市场增量已经很难,经营好存量才是关键。

食行生鲜的缩影也是当下中部商家们的现状,活下去才是第一要素。

经过一轮洗牌,头部生鲜电商开始全面发力,布局全国,在资本的加持下,以每日优鲜为主的生鲜电商开始向独角兽进发;而一些地区生鲜电商的经营更趋精细化多样化,毕竟目前GMV排在第一位,如果不能盈利,面临的就是淘汰。

(千寻专栏 见微评论)

关键词: 生鲜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