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起农业发展的绿色屏障

时间:2022-03-14 09:23:14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本报记者 刘作霖 刘玉慧 郑玉倩 通讯员 索川 张心宁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51个2021年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江苏省两个案例入选,其中睢宁县“聚焦三个关键 筑牢农业面源污染‘防护堤’”案例榜上有名。

近年来,睢宁县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为举措,做深秸秆多元化综合利用文章,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做好畜禽粪污收集、处理资源化利用,农业废弃物实现了资源化循环利用;做精废旧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推动农业绿色发展。2017年,睢宁县荣获“中国循环农业先进县”称号,2018年、2020年,全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观摩会、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农业板块现场推进会先后在睢宁召开。

告别一烧了之

小秸秆有大用途

“以前秸秆都是在地里直接焚烧,怎么也没能想到,秸秆也能卖钱,是个香饽饽!”官山镇三烈村村民李勇感慨道。每年6月,三烈村田间地头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麦秸秆打捆机在田中缓缓地来回穿梭,吐出一个个打好的麦秸捆,村民们忙着运送秸秆。

这些秸秆将运往哪?废弃的秸秆为何成了“香饽饽”?

“秸秆不仅可以用来栽培食用菌,还能加工成生猪场和奶牛场所需的饲料,年年禁烧年年烧的难题解决了,农户的收入也增加了。”三烈村党总支书记朱亚州告诉记者,秸秆离地后会被送到官山镇秸秆收储中心,供下游企业使用。

走进江苏众友兴和菌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簇簇雪白的双孢菇从培养基料中钻出来,长势旺盛,菌盖厚实圆润,而种植双孢菇的基料正是来源于小麦秸秆。在这里,双孢菇年产量达2万吨,年消耗秸秆可达6万吨。

江苏众友兴和菌业仅是睢宁基料化利用秸秆的一个窗口。近年来,睢宁县依托官山众友兴和菌业、姚集鸿升食用菌等省级农业龙头,建立了“秸秆—基料—食用菌栽培—菌渣—有机肥生产—有机种植”的循环生产模式,每年基料化利用秸秆7.5万吨。

在李集镇徐厂村集体养殖场,新收的秸秆粉碎后按照配比制作成牛饲料。“用秸秆喂牛基本不花什么钱,一头牛一天就要吃掉40斤秸秆。”徐厂村党总支书记邵允品说,村里还建了秸秆储存场所,回收的秸秆,一半储存喂牛,一半用来销售。

而魏集镇徐庄村的秸秆正以另外一种形式被有效利用。在这里,秸秆成了沼气发酵原料。粉碎后的秸秆,进入到预处理池,再进入到发酵罐里,最后排出来就是沼渣沼液。据沼气站负责人介绍,一吨秸秆能产沼气260立方。

为把小秸秆做出大文章,睢宁县抢抓国家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改革试点机遇,采取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等多种途径,着力提升综合利用水平。如今,全县400个行政村分别建立秸秆收储点,秸秆综合利用龙头企业超10家,发展从事秸秆收储利用的社会化服务组织超48家,培育秸秆经纪人1800余人,一体化秸秆综合利用社会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备。

创新利用模式

畜禽粪污变资源

2月27日,睢宁县官山镇畜禽粪便处理中心内,机器声隆隆响起,肥料生产线正紧张运转着,难处理的畜禽粪污经过发酵、沉化、粉碎等环境,变身生物有机肥、园艺营养土。

“粪污不过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畜禽废弃物处理中心项目负责人岳喜云介绍,中心一年可以处理30万吨畜禽动物粪便和菌渣,可产出高品质有机肥10万吨,年销售额2亿元,每年可在粪污里“掘金”2000多万元。

睢宁县畜牧养殖业发达,年产生各类畜禽粪便约112万吨。那么如何处理才能不破坏生态环境?畜禽粪便肥料化利用便是破题路径之一。目前,睢宁县在岚山镇、官山镇、邱集镇、魏集镇建设4处畜禽粪便集中处理中心,设计年处理畜禽鲜粪便80万吨,年产粪便有机肥26万吨。

与此同时,畜禽粪污还摇身一变,进行厌氧发酵产生沼气,用于供气和发电。

在姚集镇高党沼气站,用秸秆和畜禽粪污等废弃物产生的沼气通过沼气管网进入村民家中。在姚集镇陈井社区沼气站内,睢宁县沼气大数据综合管控中心坐落于此,这是一个一体化沼气项目管理云平台。该中心横向整合全县各站点废弃物处理量、“三沼”产出量、故障监测、综合效益分析等动态数据,纵向构建发现问题、分类交办、联动处置的操作程序,实现沼气运营管理信息化。

“沼气项目投运,有效治理了污染、改善了农村环境、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顺应了建设生态家园、实现农业经济良性循环的必然趋势。”睢宁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韩超说。

如今,围绕畜禽粪污收集、处理、终端产品利用等关键环节,睢宁县不断强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打通种养产业循环链条,全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7%以上,实现了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

完善回收体系

实现清洁化生产

“以前废弃的塑料薄膜不知道咋处理,现在可不用担心了,村里建了废旧农膜回收点,废旧薄膜和农药包装卖得价格比废品站还高嘞。”王力开心地说道。在姚集镇,有着一个废旧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站,田间地头的废弃物总算有了好归宿,不仅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还能为农民带来额外收益。

这是睢宁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方面的积极探索。按照“谁生产谁负责、谁销售谁回收、谁使用谁交回”的原则,睢宁采用以物换物或现金回收的模式,对农业生产者交回的农药包装废弃物进行有偿回收。

农膜和农药是现代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效益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一定污染。为破解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这一痛点,睢宁县采取集中分散相结合,逐步培育起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收集体系。

睢宁实施城乡垃圾收运和再生资源回收“两网协同”模式,建立县、镇、村三级废旧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处置)体系,推进“两网”融合运行。目前,18个镇(街道)按照有场地、有人员、有制度、有标牌、有台账、有设施的“六有”标准建立了废旧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站,全县每年回收废旧地膜232.51吨,回收率92.3%;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100吨。

处理好农业废弃物,既要抓好末端处理,也要把好源头关。在王集镇大吴村的花生种植田里,睢宁县联合省农科院等单位开展使用生物降解膜覆盖试验300亩。这种膜可实现当季部分降解、下季全部降解的同时,增产效果稳定在20%以上。

近年来,睢宁县开展源头减量行动,推行贯标农用地膜使用,推广使用厚度不低于0.01毫米的标准地膜10000亩,在花生、大蒜等经济作物上示范推广生物降解膜5000亩,从源头上减少废旧农膜的产生量以及增加废旧农膜的可回收性,实现清洁化生产。

让绿色成为农业发展的底色

绿色农业,是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一种农业发展新型模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当前,农业生产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农业业态不断丰富,徐州作为农业大市,尤需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建立农业生产力和资源环境承受力相匹配的生态农业新格局,以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施策、久久为功。要以绿色理念为引领。从思想观念到制度设计再到工作实践,都需坚持绿色兴农,让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休闲等全过程,筑牢农业现代化建设根基。要以绿色生产为重点。通过调整生产管理方式,建立起循环低碳的生产制度,始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课题。一方面,我们要做好“减量”的文章,推动农业投入品减量使用,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以有机肥代替化肥等;另一方面,我们也要下足“增效”的功夫,完善秸秆、畜禽粪污、废弃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等农废的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循环成金,从而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效益多赢。

关键词: 综合利用 农业发展 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