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悠
一个榜样,一面旗帜;一群好人,满城春风。
坚持无偿献血23年,动员超过5000人次献血的王顺利;坚守老兵本色,两度重返抗洪抢险战斗中的序守文;义务守陵27年,始终坚守“陪伴革命烈士,把革命精神传承下去”诺言的张捍华;一言为重百金轻,替儿子儿媳还清330多万元债务的杜长胜……这些触手可及的身边好人、广为流传的好人故事,犹如春风细雨般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近年来,徐州各地充分发挥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领头雁”作用,源源不断释放出德善的光芒,点亮了一颗又一颗有爱的心,以“灯塔效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乡村振兴注入涓涓细流。
良好家风是个宝
在沛县提起张景宏,不少居民伸出大拇指啧啧称赞:“她是最美婶娘,是孝老爱亲榜样,值得大家学习。”
今年55岁的张景宏是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的获得者,也是沛县汉源街道的一名普通农村妇女,她有一个不断“扩编”的特别家庭。
1992年,25岁的张景宏嫁给赵本正。那时,正是赵家最难的时候,丈夫的祖母、父亲和大哥、二哥相继去世。张景宏便把丈夫两个哥哥留下的3个孩子接到自己家照顾。1995年,张景宏的儿子出生。没多久,丈夫体弱多病的三哥也将无力照顾的双胞胎女儿托付给了她。
为了照顾9口人的大家庭,张景宏打零工、开电话亭、送报纸、做搬运工……“说不累是假的,有时也累得偷偷哭,但是我想给孩子们勇气,给孩子们一个温暖的家。”张景宏说。
上孝婆婆,下教晚辈,张景宏用言传身教培育了“重情、重义、重孝道”的最美家风。如今,6个孩子都成了家,孩子们非常孝顺,也很懂得感恩。
自己收获的幸福越来越多,张景宏有了新的目标:她希望把好家风传播开来,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和谐幸福的社会。
在沛县县委县政府和社会的帮助下,张景宏成立了“最美家庭工作室”,一家人积极参加“最美家庭讲好家风”和志愿服务活动。
“我经常到街道社区、田间地头给大家讲我们一家子的故事,这些年陆陆续续讲了200多场。”张景宏说,现在日子越来越好了,更要把老一辈留下来的传统家风继承好,用实际行动影响身边人,传递正能量。
道德力量是点亮时代精神的火炬,而良好家风则是播撒文明的火种。
为了完成母亲“一定要照顾好那些老人”的托付,周长芝辞去令人羡慕的中学校长职务,倾其所有创办了5家养老院,照料服务过的老人已有上千人。
2021年5月,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市民政局的支持下,周长芝创办了主城区首家田园式普惠养老项目——徐州市幸福园普惠养老服务中心,除了满足不同老人的养老需求外,她还培养了一批90后养老事业接班人。
作为市人大代表,周长芝表示将积极履行代表职责,提交议案建议,为养老行业发声,助力养老服务业发展,引领带动更多人关爱老人、孝老爱亲。
张景宏和周长芝的事迹只是我市众多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的一个缩影。
以无怨无悔的孝心,无微不至侍奉着高位截肢百岁婆婆的沛县大屯镇大屯村村民张公兰;17年坚持守护生病的丈夫、年幼的孩子和3个高龄老人的新沂市马陵山镇曹刘村村民倪文敏;精心照顾高位截瘫的小姑子,30年演绎山村姑嫂情的贾汪区江庄镇周埠村七组村民李秀侠……
他们没有惊天动地之举,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以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以家庭文明带动社会文明,传承良好家风,引领文明风尚,凝聚着向善向上的正能量,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
文明乡风陶冶人
“只要我有一口气在,就是倾家荡产,也要把这些账还了!”
2010年,七旬老人杜长胜的大儿子、大儿媳先后遭遇意外事故身亡,身后留下330多万元债务。
面对这一天文数字,承受着白发人送黑发人打击的杜长胜却说:“人得要有诚信。”
装车送货、卖房卖厂、省吃俭用……当杜长胜终于替儿子儿媳还清债务时,脸上露出3年未曾有过的笑容,“账还清了,我心里踏实了!”
“信义老爹”为子还债的故事,点亮了很多人心灵深处那道最圣洁的诚信之光,也给全社会上了一堂生动的诚信教育课。
2021年10月18日,全国道德模范杜长胜老人因病去世。睢宁社会各界群众手持白菊花,自发前往送别“信义老爹”最后一程。网友们纷纷通过网络祭奠,在线悼念人数达206万。
“杜长胜老人的好作风、好品德、好精神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睢宁县梁集镇文化站站长谢艳梅说,近年来,梁集镇通过举办道德讲堂,组织志愿者宣讲杜长胜老人的事迹,引领文明新风,把杜老的诚信精神传承下去。
新时代呼唤道德模范,新征程需要好人引领。
如何让润物无声的文化精神在群众中迸发力量、促进文明乡风的形成?
2009年开始,睢宁在村、镇、县三个层面,展开“睢宁好人”评选活动,建立好人库;综合利用道德讲堂等载体,广泛宣传典型事迹,让“好人故事”在线上线下、街头巷尾广泛传播;建好用好“睢宁好人园”、镇级“好人广场(园)”,使善意、善念、善行深入人心;2021年创新推出《睢宁县文明新风尚十条》,引导全县上下“争做睢宁好人、争树睢宁情怀、争讲睢宁骄傲、争得睢宁底气”……
“通过一系列措施,好人文化成为了睢宁乡风文明中最闪亮的一颗星。”睢宁县文明办工作人员吴雯告诉记者,江苏省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张广之老人,将政府奖励的20万元主动拿出来为村里修路,他的做法感染了众多村民,大家纷纷捐钱捐物,把路修好后又在村里修建了一座好人亭,让好人力量持续发光发热。
为了进一步扩大身边好人的影响,倡导乡风文明,徐州各地注重用好用活先进典型这个最鲜活的教材、最直观的导向,有力释放道德光芒、弘扬新风正气。
徐州经开区以评选表彰“金龙湖榜样”为抓手,通过选树先进典型、讲好先进故事、传播先进声音,以模范引领促进公民道德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沛县搭建道德讲堂,成立了好人事迹宣讲团和好人志愿服务队,每年举行好人事迹宣讲会50多场(次),带动群众学习模范典型的优秀品质。
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影响下,孝老爱亲、助人为乐、诚实守信等文明乡风在乡村生根发芽,也吸引了更多的人们加入进来。
淳朴民风润城乡
如果说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是散落在天空的闪烁繁星,那么当他们聚在一起的时候,便是一片璀璨的星河。
“现在需要血小板,此刻大家有时间、有意献血的抓紧报名!”3月10日上午10时,一条招募信息被江苏省最美志愿者王顺利在其献血志愿者服务队群里发出。
“我现在过去”“算我一个”“我也可以献”……消息发出后,收到了志愿者们的积极响应,他们开始向献血屋出发。至当天下午2时11分,12名志愿者共计捐献22单位血小板。
“公益不是自己做了多少好事,而是唤醒了多少人的爱心。”这是王顺利始终秉承的志愿服务宗旨。
23年来,王顺利坚持献血不间断,坚持献血宣传不间断。在他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年发动献血人数超过5000人次。
“捐献可以再生的血液,挽救不可重来的生命,我觉得很有意义。”彭晶科是王顺利献血志愿者服务队中的一员,他告诉记者,献血志愿者服务队中有律师、公务员、公司职员、自由职业者,大家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但希望让热血融大爱,为生命接力。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大群众逐渐从“村民”成为“市民”,但随之而来的问题给基层社会治理带来了诸多困难。如何营造淳朴民风、提高乡村治理效能,江苏省“优秀志愿服务社区”官庄村有自己的“幸福密码”。
“我们建立了‘党员干部做骨干、全体村民齐参与’的志愿服务制度,党员干部、退役军人率先佩戴红袖章,带头组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官庄村第一书记吴世海说。
与此同时,官庄村还成立了14支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志愿者服务队,在理论宣讲、精神文明、普法教育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以一带十、以点带面,带动村民文明素质、村庄文明程度“双提升”。
“我虽然年纪大了,但退伍不褪色,依然可以做为村民服务的志愿者。”今年72岁的退伍老兵王书明就是官庄村众多志愿者中的一员。只要有时间,他总要到小区内走一圈,遇到垃圾捡一捡,遇到不文明行为管一管。他高兴地告诉记者,过去,村里还存在一些不良风气,如今“人人争当志愿者,人人佩戴红袖章”成为了村民的新时尚。
目前,官庄村在册志愿者2000余名,近年来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00余场。在志愿者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进来,纷纷当起了邻里间的调解员、红色教育的辅导员、村民安全的守护员。
文明浸润乡土,乡土迸发激情。在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的带动下,各乡村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培育优秀乡村文化,切实推动和引导广大群众树立良好的思想意识,养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好人”效应、典型带动,不断助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