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从“靠经验”到“靠数据”,数字化农田“慧”农增收

时间:2022-04-13 13:11:37       来源:中国徐州网

人间四月天,在徐州市新沂时集镇小魏庄开智水蜜桃连栋大棚实施基地,粉红的桃花竞相绽放。大棚的主人王开志走到一个电路装置前轻轻按了一下,轻钢龙骨制成的棚顶上,塑料薄膜缓缓卷起,他是在给大棚散热通风。

开窗通风,温度设定,湿度设定,浇灌施肥,喷洒农药……这一连串眼花缭乱的操作,在王开志布满老茧的手中如行云流水般流畅。

“这是物联网技术。”王开志说。在他的介绍中,一连串新词不断冒出:远程控制、半程机械化、水肥一体化、架式稀植大冠栽培、智慧设施……

王开志玩的就是高科技,大投入。“这块大棚60亩,仅建大棚就投入240万元。”因为用了智慧设施,王开志种桃种得很“轻松”。每天到棚里转转,指导指导工人操作,查看查看长势,就是他一天的工作。

这“轻松”的背后,是严格的技术要求和工作管理制度。桃树种植必须定点定位,一分一毫都不能差。剪枝摘心、树形管理必须统一量化,这样才能通风光照均匀,结出最好最甜的桃子。有了“物联网”和“大数据”的精准指导,王开志的桃树亩产量也翻了番。

“传统的农业生产,农民大多靠经验、凭感觉,很少建立在科学数据的基础上。”新沂市农委主任魏联善说道。近年来,新沂市推动“物联网+”农业生产模式,通过对规模化生产基地的生产、加工、物流、营销等各种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分析,就能让农民的生产活动变得更加精细有效,使农民种田从“靠天吃饭”变成精准的“看数生产”。

走进棋盘镇农民马广进的切花菊种植基地,棚内菊苗生长正旺,每个品种前都挂上它们的品名。马广进介绍,这些鲜切花生产流程严格,一律按照“数据”进行,花卉生长状况每天通过手机上传至信息平台,何时浇水、施肥按照数据进行,每次浇水都细化成了一个个节点。

在鳞次栉比的现代化温室大棚隔壁的智慧农业系统物联网管控中心,记者看到,一块大屏上实时显示着大棚内的各项环境数据。通过这套智慧农业系统,温室大棚可自动调节温、湿、光、二氧化碳等,进而给棚内的鲜花、蔬菜创造了一个最适宜生长的环境,从而保证了产量和品质。

菜贱伤农、果贱伤农,这种情况时有发生。那么如何让农民在种子下地前就做到“心中有数”,一直是难题。

在新沂市阿湖镇练马村,农民尤风通人在田头就把一筐筐蔬菜卖出去了。“这一季,听专家的话,种青莴苣,仅一个大棚纯利润就有1万多元。”尤风通一边数着钞票一边高兴地说。尤风通所说的“专家”,不是具体哪个人,而是农产品销售的大数据。

阿湖镇农民有种植莴苣的传统。今年2月,又到莴苣种植季节,农民们不知种啥品种。驻村干部联系北方几个大型市场,分析它们统计的销售数据,发现白莴苣不如青莴苣好卖,便建议农民全种青莴苣。

“你还别说,真就灵了,一亩地多赚五千块钱,大数据的应用,让咱农民种地不再盲目。”阿湖镇练马村村民张金红说,种青莴苣,一季收入超万元。

目前,新沂市布局了近100个物联网控制点,广泛运用于水蜜桃、葡萄、花卉产业以及蔬菜产业这些种植业上,越来越多的农民依靠“大数据思维”,实现农业生产从“靠经验”走向“靠数据”、从粗放走向精准的变革。

来源:新沂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崔东宁

关键词: 农业生产 智慧农业 温室大棚